博物館中美麗的古董裙子,它們是用什么染料做成的?最近,一項研究就對19世紀后半葉的服裝染料成分進行了分析。這項研究展示了一種新的服裝染料分析方法,這樣的方法也將幫助人們揭開紡織染料的發展歷史。
在研究中,科學家們選擇了4件在1865年至1898年之間制作的紫色絲質裙子作為分析對象。為什么專挑紫色衣服?這是因為,紫色染料在人工合成染料的發展史中確實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。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染料就是紫色的,在1856年,化學家威廉·亨利·珀金(William Henry Perkin)意外地得到了苯胺紫這種可以持久染色的紫色物質(確切地說,是幾種近似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)。在那時,天然的紫色染料十分昂貴,因此人工合成的紫色紡織染料在出現之后就迅速地打開了市場。在苯胺紫之后,堿性品紅、甲基紫(紫藥水中的成分也屬于此類)、苯并紅紫等合成紫色染料也紛紛出現。由此可見,分析19世紀后半葉制成的紫色衣服,就對揭示合成染料的早期發展史很有幫助。
研究中分析的四條19世紀的紫色裙子。好吧,左上看起來像是藍的。不過它確實使用了紫色染料。
這些收藏在博物館中的古董衣裙都是珍貴的文物,如何在分析的同時盡可能減少對它們的傷害就成了一個重要的課題。這一次,研究者們采取了薄層色譜、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和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的分析方法。只需要取得毫克級的樣品,就可以完成分析?!把芯恐杏玫降乃蟹治黾夹g都可以在不到2毫克的材料取樣量下完成,”參與這項研究的分子光譜學家杰弗里·丘奇(Jeffrey Church)介紹說,“這在分析具有歷史意義的文物時非常重要?!?br />
通過對4條紫色裙子的分析,研究者們驗證了分析方法的可行性,同時也獲得了一些初步但又耐人尋味的發現。分析發現,一條1865年制成的紫色裙子所使用的染料是甲基紫,而這種人工染料在4年前才剛剛被首次合成出來。由此可見,那時候新的合成染料走向市場、打入時尚圈的速度是多么快。另外一條制作于1885年、來自澳大利亞的紫色結婚禮服也隱藏著特別的信息:這條裙子用到了兩種紫色染料,布料的經紗由甲基紫染色,而緯紗則使用了苯胺紫。這個發現令人驚訝:苯胺紫雖然是紫色合成染料的鼻祖,但它在市場上存在的時間只有短短十年。在1885年,苯胺紫本應該已經被后來居上的紫色顏料取代了,但它卻又出現在了這條裙子當中。這體現了歐洲和澳大利亞之間的“貿易延遲”嗎?又或者說,這件禮服由于某種原因使用了珍藏多年的紫色布料?